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何成江 记者吴采平)“五一”假期将至,湖北旅游和食品消费进入旺季。省市近日,场监餐饮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各类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管局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单位、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布承接聚餐量较大的消费餐饮服务单位等,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示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湖北合法合规经营。省市
餐饮服务单位要合理评估接待能力,场监餐饮避免超负荷供餐,管局提前做好人员安排和食材保障等准备工作,发布控制食品原材料采购和饮食供应数量,消费避免食品加工粗制滥造、提示超负荷供餐带来的湖北风险。要落实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落实每日晨检制度,督促从业人员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供货者,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保证食品原辅料来源合法可查、源头可溯,严禁采购、加工、制作野生动物、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等,严禁使用亚硝酸盐、发芽土豆等有毒有害食品,严禁购买、加工野生蘑菇。要强化加工制作过程管控,加强对食材清洗、食品保洁、防蝇防尘、后厨卫生等环节的把控,加工过程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加热烹制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凉菜要专间或专区制作、现吃现做,避免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
消费者外出就餐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饮单位就餐,不在卫生条件差、无证摊店、路边摊点用餐,慎重选择生食水产品、卤味凉拼、凉拌菜、野生菌等高风险菜肴,不食用“新奇”“野味”食物,不吃感官性状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合理点餐取餐,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通过网络订餐时,消费者要查看平台中商家的相关证照信息,尽量选择近距离、证照齐全、有“互联网+明厨亮灶”、量化分级管理和信用等级评定良好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收到餐食后要检查包装和“食安封签”是否完整、餐食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时加工或食用,勿长时间存放。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家庭用餐要合理选购食材,不要购买不新鲜的果蔬和水产品、未经检疫检验的肉类及其制品、死因不明的禽、畜肉等,不采购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冷冻食品烹饪前应彻底解冻。隔餐和隔夜的熟食必须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消费者在饮食消费过程中如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责任编辑:张林保中安在线讯据安徽网报道,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近日安徽省教育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体育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视局等八部门制定了《安徽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记者李青山)近日,广东省某市发生因消费者在餐厅聚餐食用河豚鱼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食用河豚鱼。河豚鱼,学 ...
中国消费者报太原讯记者冯铁飞)11月3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强化网络交易监管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暨电商企业行政指导座谈会。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网监处、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山西综改 ...
9月11日上午随着DJ502次综合检测列车从西安北站缓缓驶出标志由铁一院勘察设计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二十局、中铁二十一局参建的新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正式启动全线进入开通运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顾艳伟)“6个电暖器样品,5个不合格,我们已经对这些问题电暖器进行了查封扣押,对涉事企业予以立案调查。”11月11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1月中旬,为进一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召开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责任集体约谈会,对2020年、2021年监督 ...